LINE ALBUM 訓練照片 211111 230 e1679593553758

年輕選手專項化訓練須知(二)

在閱讀接下來的內容前,可以先閱讀【年輕選手專項化訓練須知(一)】。

接續之前的內容,本篇我們針對【均衡發展】這個主題的第二個部分 – 動作模式的均衡發展進行論述。

首先,我們先初步將動作模式依照解剖三平面做分類,矢狀面、額狀面與橫斷面(亦稱旋轉面)。槓鈴背蹲舉、硬舉、直線衝刺等均較偏向矢狀面的動作;側蹲、側向跳躍、側併步等則屬於額狀面的動作;最後,跟軀幹旋轉有關的,例如棒球的投球、打擊,網球的抽球等動作就包含了高比例的旋轉面動作。當然,這只是簡略的分類,多數動作會同時包含兩個以上的平面,引此我們這邊只會說某某動作”偏向”矢狀面動作,而不是完全只包含矢狀面動作。

圖片2

解剖三平面

從上面的分類不難發現,棒球中最重要的投球與打擊都屬於旋轉面的動作,因此我們就面臨了一個抉擇點,在訓練青少年選手時,應該要讓他嘗試多樣化、不同平面的動作模式;還是反正棒球專項中最重要的是旋轉面的動作,因此我就及早開始專心投入所有時間讓他練習跟旋轉面動作模式有關的動作就好?

要回答上述的問題,我們從一個近代最廣為人知的成功學概念開始切入-【10000小時定律】,10000小時定律講述的內容是要成為某個特定領域的專家,需要通過大約10000小時對於該特定技能的刻意練習,這聽起來是不是十分符合常理,這也是為什麼這套理論能讓多數人信服的主要原因,對同一件事情反覆練習、再練習、更多練習,累積下來你就會成功,多麼勵志的故事不是嗎?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10000小時定律是對的,那可以輕易得出一個推論,那就是要練就一項技能,開始投入練習該項技能的時間越早越好,但近年針對運動領域不同層級選手在各個年齡層練習專項技能時間的研究中卻顯示出不同的結果,研究發現,在高中階段之前,頂尖選手花在專項動作本身的訓練時間是顯著少於次優秀選手的 (Moesch et al., 2013)。更深入探詢會發現,頂尖選手額外的時間反而是花在各種不同運動項目的練習上。不只研究,實務上也常見頂尖選手年輕時期的多樣化訓練反而有助於日後專項運動上的發展,例如今年最火紅的大谷翔平,小時候同時接觸棒球、游泳、羽球,就是一個沒有過早專項化,仍然能在未來成為頂尖的最好案例。

圖片3

優秀與次優秀選手專項練習時間-年齡折線圖 (Moesch et al., 2013)

看到這邊,那難道說現在應該馬上幫孩子報名各種不同的運動夏令營嗎?不是這樣的,並且孩子也不一定有興趣,恣意而為可能適得其反。在運動科學發展的年代,我們可以汲取多樣化訓練的核心概念,加入至孩子的棒球訓練當中,而其中的精髓就是文章開頭所提及的,青少年時期的訓練應該要平衡發展不同平面的動作模式,因此如果棒球本身大多是旋轉面的運用居多,那我們就應該在訓練單元內加入一些跳躍、衝刺、側向移動、阻力訓練、攀爬…等,讓孩子的身體接觸不同的刺激,建立一個多樣化的體能,一個穩固的根基,之後的棒球路才能走得長遠。

撰文者 貝思沛拉運科教練 林韋丞

留言
購物車
FOLLOW US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