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商品
-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 投手球路設計進階學程 (5/21)
NT$7,500NT$5,980 -
謝長亨 x Basepara 貝思沛拉 投手訓練營 (7/16 周日場次)
NT$5,980 – NT$11,000 -
Basepara 打擊訓練營 (7/30場次)
NT$5,500NT$4,980 -
STRIKE 智慧棒球 2.0
NT$3,899 -
Garmin Impact 揮棒訓練分析儀
NT$4,990
Basepara 棒球科技訓練營
Basepara VR 棒球電競遊戲
最新文章
選手推薦

沙子宸
國立體育大學 投手
經過九次的週期性訓練後,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優勢及需要調整的問題,
運科教練也能夠即時的跟我一起討論並修正問題。

方郁淮
國立體育大學 投手
在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訓練,不僅是針對投球機制的修正,也能夠學習到投球週期性的課程規劃,
短短的九週時間就學到了非常多過去沒接觸過,或是不知道原理的技巧與知識。

蘇晏廷
文化大學 投手
來這邊訓練學到了很多投球機制的修正方式,經過運科教練的指導後也改善了我直球的旋轉效率,
非常推薦大家參與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課程。

張嘉豪
國立體育大學 野手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訓練課程能夠了解不同的打擊機制背後的原理,也能夠學到很多新的熱身動作,
幫助我在訓練、比賽前能夠有更充足的熱身。

王威倫
國立體育大學 野手
經過幾週的訓練就讓我的擊球品質、揮棒速度有所提升,
運科教練在課程中也能夠很清楚的解釋所有訓練動作的注意事項及細節修正。

簡子騏
輔仁大學 野手
在貝思沛拉棒球學校訓練,除了有專業的運科教練協助外,也讓我有能力自己透過影像來調整打擊機制,
並且在各種運科儀器的幫助下,檢視自己各項運動表現數據是否真的有所提升。

劉秉傑
輔仁大學 野手
來貝思沛拉棒球學校調整打擊機制,透過運科數據了解自己的不足後,能夠更有效率的針對若項去提升,
不會浪費時間盲目的尋找問題,也大大的提升了我的打擊表現。

林承緯
文化大學 野手
來貝思沛拉棒球學校讓我第一次接觸到科學化的訓練方法,接觸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訓練技巧,
也有許多運科儀器可以檢視自己的運動表現,在九週的訓練後就讓我的擊球初速有所提升。

王伯洋
新北市成棒隊 投手
透過運科輔助訓練,能夠更深層的了解自己所有的優、劣勢,進一步找出改善的方法,
在貝思沛拉棒球學校訓練後,投球動力鏈的流暢度、動作發力的順序都有得到改善。

洪晨宣
台北市成棒隊 投手
科學化的訓練有別於過去接觸的傳統訓練模式,可以透過影像了解自己投球機制調整的狀態,
也能藉由運科儀器長期追蹤運動表現的變化,幫助球員清楚了解自己不足的部分對症下藥。

戴焙麟
台北市成棒隊 野手
經過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科學化訓練後,能夠很快地了解自己哪裡有問題、哪裡需要調整,
感受到真正的運科輔助訓練模式。

羅人豪
台北市成棒隊 野手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運科教練除了具備專業能力外,也很關心選手課後的訓練狀況,
針對每位選手需要調整的部分都有個別化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幫助選手提升運動表現。
教練推薦

呂明賜 總教練
台北興富發棒球隊
運動科學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可以透過科學儀器、影像等幫助教練、選手了解真實的狀況,
而不是像過去傳統訓練一樣只憑感覺,與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合作,
可以讓選手實際接觸到運動科學輔助訓練,讓選手更了解自己的缺點並從中調整。

周德賢 總教練
輔仁大學棒球隊
在取得運科數據後,要如何運用並針對各個選手開立訓練處方,
是目前基層教練所遇到的最大問題,而投手訓練更是需要很多運科儀器輔助,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除了有這些運科儀器外,更有專業的運科教練協助開立菜單,幫助球員安排週期性訓練。

楊孝承 教練
穀保家商棒球隊
2021 U18 中華隊教練
過去只能請教有經驗的教練,再透過自己累積的教練經驗來安排訓練計畫,
近年運科訓練的觀念日漸普及,幫助了很多基層教練,
能夠透過影像、數據等資訊來調整選手的訓練,
建議基層教練都應該參與相關課程,持續更新運動科學的相關知識。

鄭志強 教練
穀保家商棒球隊
2021 U18 中華隊教練
運動科學的介入可以幫助教練補足訓練中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問題,
也可以讓選手透過影像來了解教練所說的狀況,
所以能夠有運科訓練的輔助,對教練及選手在訓練上都是相當有幫助的。

沈柏蒼 投手教練
2022 U23 中華隊投手教練
文化大學棒球隊
如果教練跟選手都能對運科及週期性訓練有所了解,
運動科學訓練可以有效的幫助球員提升球場上的表現,
所以非常推薦基層教練可以參與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課程。

黃忠義 教練
前中華職棒安打王
內野魔術師
早期訓練因為沒有運動科學的幫助,往往只能透過教練自己的經驗累積,
並不斷在帶隊過程中修正錯誤,才能更好的安排球員的訓練計劃,
現在貝思沛拉棒球學校已經整理出完善的運科訓練方法論,可以提升選手訓練的效率,
讓選手少走很多冤枉路,非常推薦大家都能參與這裡的一系列課程。

林杏青 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會 副秘書長
杏仁復健科診所 院長
運動醫學不只要治療傷勢,更重要的目標是要讓運動員回場訓練或是出賽,
如果隊伍的防護員、隊醫能對動力鏈有所了解,
更能夠與技術教練、肌力與體能教練討論需要調整的訓練內容,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除了有非常充足的國外文獻回顧基礎,
更有實務訓練的經驗,非常推薦大家參與相關課程。

卓子嚴 教練
黑山羊運動表現中心 創辦人
在實務上常常遇到選手肌力表現有所提升,但並未有效轉移到專項表現上,
這樣的問題可能就出現在投球 / 打擊機制上,沒辦法有效的做到力量傳遞,
所以肌力與體能教練都應該要具備解讀運科數據及整理文獻的能力,才能了解各專項運動背後的機制,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所開設的一系列課程,
將運科訓練方法論整理的非常完整,讓教練在實務訓練上能夠有很好的運用。

游涵宇 教練
角石運動科學支援平台 創辦人
越來越多教練會使用運科儀器輔助訓練,
但如果不理解儀器取得的數據所代表的意義及其背後的原理,
仍然無法有效的幫助專項表現提升,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便能夠幫助大家了解棒球運科儀器的操作及解讀。

卓掌一 教練
中華成棒代表隊 運動防護員
當球員有運動傷害發生時,如果防護員不了解棒球的投球 / 打擊機制,
就只能針對受傷的組織做處理,沒辦法真正的做到傷害的預防,
透過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的課程,
可以幫助大家更了解棒球專項的動力鏈,並實際的運用在棒球員的訓練上。
合作球隊

新北禾聯

台北興富發

文化大學
美孚巨人

輔仁大學

國立體大

穀保家商

平鎮高中

台大女棒

御聖女棒

晨星女棒
合作單位

教育部體育署

新北市體育處

台北市體育局

大專體總UBL

中信黑豹旗

Brett

原棒協

Garmin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

台灣女子棒球運動推廣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運動好事協會

Strike

PTP

JOE是棒球

JustBest就是棒

小朱教練

工研院
